全科醫學,這一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才從國外引入的概念,隨著我國家庭醫生制度的逐步推進,居民對全科醫生的接觸和了解也與日俱增。但是,全科醫生的經濟和社會地位還沒有得到足夠提升。就此,記者專訪了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
記者:在一些居民的眼中,家門口的全科醫生不如大醫院的??漆t生讓他們“仰視”;甚至,有些??漆t生也存在有些瞧不上全科醫生的誤區。對此,您怎么看呢?
曾益新:相對于大醫院的??漆t生,全科醫生在有些國家和地區又稱為家庭醫生,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并為個人和家庭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和個性化的醫療衛生服務,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但是,服務于基層并不代表全科醫生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不如??漆t生。事實上,全科醫生也屬于36種專科醫生類別中的一種,是綜合程度較高的復合型臨床醫學人才,對其崗位要求是知識結構要寬泛廣博,根據患者癥狀和簡單檢查就能比較準確地做出病情判斷,及時就地治療或轉診到大醫院相應專科。同時,全科醫生還要善于和患者溝通,體現醫學人文關懷,有許多疾病通過語言溝通、心理疏導和生活方式調整就能夠化解。事實上,對全科醫生的崗位能力的要求一點也不亞于其他???。目前,為了提升全科醫生的培養層次,國家衛計委和國家教育部以及國家中醫藥局正在探索全科醫生碩士及博士培養制度。
因此,全社會都應該樹立尊重全科醫生的觀念,營造關心支持全科醫生發展的氛圍,特別是醫學同行。
記者:在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中,全科醫生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曾益新: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疾病譜發生了較大變化,慢性病代替傳染病成為了死亡的主要原因。疾病譜的變化要求醫學的重心必須前移,必須關注預防和健康管理,關注人群情感和心理需求,而全科醫生能夠承擔這樣一種變化,他們對緩解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能起到基礎性作用,讓大醫院回歸學術和診治大病重病及疑難雜癥的定位。
記者:在推動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方面,您在擔任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期間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后,您還會為此付出怎樣的努力?
曾益新: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從2012年到2016年全科醫生的人數已經翻了一倍,取得了初步成效。
為了進一步提升全科醫生崗位吸引力,國辦23日印發的《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要顯著提升全科醫生職業榮譽感和社會地位。在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評選等工作中,向基層全科醫生傾斜。
人才培養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還需要在培養和激勵兩方面繼續努力,吸引更多的優質人才學習和從事全科醫生專業,滿足全國居民的健康和醫療需求。(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