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深圳比亞迪總部展廳拍攝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展品。
《日本經濟新聞》5月29日報道稱,中國正在以官民聯合的方式全力推行其高科技產業政策。其中在“新能源車”領域,繼車載電池后,又在生產驅動電機和自動駕駛技術基礎零部件方面,涌現出了頗具競爭力的企業。
報道稱,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負責純電版軒逸研發工作的首席工程師門田英稔4月在上海車展上說:“我們已經進入了缺少中國生產的零部件就造不出電動汽車的時代?!睎|風日產是由中國本土車企東風汽車集團與日產汽車公司合資組建的。日產是電動汽車行業的先鋒,旗下的Leaf是全球首款量產電動汽車。據門田介紹,當時所有的零部件均在日本生產。
而純電版軒逸中的電池(占全車生產成本的1/3)使用的是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公司的產品。東風日產技術中心負責人村上慎一表示,沒有企業能夠在電動汽車電池的生產規模和成本上與中國企業相匹敵。
中國公司實力強勁
報道介紹,中國將促進清潔能源汽車的使用。
中國提出,在2025年前將每輛乘用車(新車)的百公里油耗降至4升。據說要完成這一目標,必須賣出700萬輛新能源車(包括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這一數字是日本市場規模的1.4倍。
此外,整車制造企業銷售的新車中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新能源車。電動汽車重要零部件的國產化率要達到八成以上,如果使用國產電池還將獲得額外補貼。
報道稱,在2018年全球車載電池出貨量排行榜上,中國企業在前十名中占據七席。在驅動電機領域,精進電動科技公司等企業也在擴大規模并拓展海外市場。
在自動駕駛技術等汽車數字化技術革命領域,中國也涌現出一些實力強勁的初創企業。
報道稱,從硅谷回國的中國創業者在2013年創建了禾賽科技公司,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堪稱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它使用激光測定周圍360度內的三維空間數據。
公司首席執行官李一帆等創業團隊成員大學畢業后先在美國創業,獲得天使輪融資后將公司總部搬至上海,按照李一帆的話說,大規模生產只能在中國進行。
報道介紹,禾賽科技的客戶名單中不乏從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IT和汽車巨頭們,勢頭直逼業內領軍企業美國Velodyne Lidar公司。目前禾賽科技在上海已經擁有一座占地面積達1.3萬平方米的工廠。
為汽車革命做準備
報道稱,2018年中國的新車銷量達到2800萬輛,其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地位不可撼動。中國正在為百年一遇的從內燃機轉向電動機的汽車革命提前做準備,終極目標是成為電動汽車的出口大國。
參加了今年上海車展的寶馬公司首席財務官尼古拉斯·彼得說,“中國的生產技術很強,這里生產的電動版Mini將會出口”,透露了由寶馬和長城汽車合作生產的電動版Mini未來有意出口的構想。美國特斯拉公司已經在上海開建一個年產能達50萬輛的工廠,其產能是普通工廠的兩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里生產的汽車也將瞄準海外市場。
報道介紹,從世界范圍看,歐洲和中國同時將目光鎖定電動汽車。特朗普政府雖然準備放寬涉及汽車的環保標準,但美國車企和IT巨頭們則在加速研發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新技術。美中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霸權爭奪戰也將日趨激烈。
中國已經宣布將在2020年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如何讓在政府扶植下繁榮起來的市場脫胎換骨,變成一個能夠自主成長的市場將是中國面臨的課題。
村上慎一認為:“如果2025年中國能夠形成700萬輛規模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企業就完全有可能建立起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網絡?!敝袊呖萍籍a業政策的成敗有著讓世界汽車市場為之一變的巨大潛力。(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