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毛片在线播放视_色婷婷狠狠_欧美三级小说_嗯…啊熟乳岳怀孕好深

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求職者找工作難,公司招不到合適的人,如何才能共贏?

添加時間:2019-04-02 16:20:17
瀏覽次數: 0
又到了求職找工作的時間,有一些公司一直在說他們找不到靠譜的人才,而一些求職者也在說自己找工作比實際工作還累。

為什么企業和人才之間總是看不對眼呢?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把握供需市場的需求

企業招人的需求是隨著市場趨勢和公司內需在不斷的變化的。當行業剛好趕上了風口或者公司剛好處在用人的旺季時,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會迅速的增加。但當風口過去或企業生產正好處于淡季時,公司為了縮減開支就會少招或不招人。

在大環境都在擠泡沫的時候,企業在穩住內部發展的同時,他們在招人和用人方面也會變得更加理性。需求方(企業)在趨于謹慎,而供給方還在大量的推送“人才”。隨著大學的擴招,現在有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學了,每年在畢業的時候也有更多的人需要就業。但是人多坑少,畢業的“人才”無法滿足崗位需求的情況還在不斷出現。有的人上大學是在好好的利用大學的時間來充實自己,因為他們知道大學幾年可能是他們這輩子最愜意的學習時光。而有的人則是在揮霍大好的時光,最后畢業后也只能空留一聲嘆息。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很多小企業活不過三年,而小企業的占比卻很大。而對大部分的求職者來說,基于大企業的諸多限制,最終他們也只能進入小企業發展。雖然很多人一直沒有放棄進入大企業發展,但是大企業一是要求高,很多人難以滿足要求,二是大企業的坑一旦被人占了以后,就很少有人愿意棄坑。小企業壽命短,大企業進不去,所以這必然會導致一些人的職場路是在折騰和奔波中度過的。

二、企業和求職者要以誠相待

很多人一直在找工作,一直在跳槽,但是他們卻一直沒有靜下心來好好的想一下,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樣的工作,自己能做好什么樣的工作,自己以后想活成什么模樣。很多人在生存,而非生活。但只為生存而沒有做長遠打算的人,他們的心就難以安定下來,心不定自己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做出一些錯誤的選擇。

而對企業來說,有一些企業自己都沒有想清楚他們要招什么樣的人。那怎么辦?此時一些企業就會招一些人過來試水,畢竟現在有很多人都是急著找工作,很多人為了生存,即便公司給低一點的薪水,他們也愿意干。所以,最后我們就會發現,一些單位似乎一直在招人,但是招來的人過不了試用期就主動或被動的離職了,這樣公司就可以一直“節約成本”了。

以前的70后,80后們在工作的時候,他們經常會用一個字來形容職場生活,這個字就是“熬”。對他們來說,職場是需要熬的,他們會用干一行,愛一行來形容自己的職場路。畢竟很多的70后、80后們是沒法拼爹的,在現實面前,他們為了生存下去,只要有人愿意給他們發錢,他們就會“饑不擇食”。到了95后這一代,很多人的價值觀變成了愛一行,干一行。很多年輕人認為,如果沒有合適的工作,那就再等等。畢竟有很多的95后已經不用再為生存而發愁了,他們就是暫時不工作,家庭也會給他們一些支持。

而想要改變職場風氣,這就需要求職者和招聘方對彼此坦誠相待。求職者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他去工作能做好什么。對招聘方來說,他們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人,把人招過來就要對人負責,而不是一味的想著壓榨、套路、欺騙。

三、求職者要滿足企業的招聘需求

其實招聘求職就如婚姻,兩個人對彼此都有期待,兩個人都希望彼此能夠看對眼,然后一直走下去。但是每次在面試的時候,企業方就會發現,他們本來要的人才需要懂A,但是很多的求職者過來卻告訴面試官,他們只懂B。當然,也有一些靠著投機取巧而蒙哄過關的人,但是職場九九八十一難,自身能力不行,以后總有翻船的一天,除非你一直能做到一邊忽悠,一邊學習而不被人識破,但是能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

曾經聽到前公司的人力主管說現在的大學生遍地都是,可是你問他們在大學學到了啥,很多人都是笑一下,然后說沒學到啥。有很多人一畢業就把在學校里學習到的東西都還給了老師。即便是一些在大學里好好學的人,在畢業時也發現,原來他們學的知識早已經落后很多了,很多企業目前所用的技術都是最新的,想做好工作他們都需要重新去學習。

一些單位在招人的時候,也是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部分公司招人只要985和211大學畢業的學生,畢竟這些人能夠考上這樣的學校至少說明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可以很好的去學習和成長。還有的公司會大批量的招一些應用技術類的人才,畢竟技術活是需要動手去做的。此時,一些“高端人才”看不上這份苦差事,那這也剛好給了一些技術類院校畢業的學生一些機會。而剩下的夾在中間的很多人都是高不成低不就,最終他們只能在等待和迷茫中錯失了很多的機會。

所以,想要讓人才真正的發揮作用,想要讓企業真正的找到適合自己的人才,這就要求供給方和需求方要加強溝通,及時反饋,讓人才的培養和供給實現無縫對接。這樣,每個人都能找對舞臺并最大化的發揮自己的價值,企業也能和人才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成就彼此的明天。